总有机碳(TOC)分析仪是水质监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设备,用于精确测定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含量,其结果直接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。广泛应用于制药、化工、环保、电力等行业的水质控制与合规检测。规范的测定步骤是确保数据准确性、重现性和仪器稳定性的基石。本文将系统阐述TOC分析仪的标准化测定流程。

一、测定原理简述
目前主流的TOC分析均采用高温催化氧化法或紫外-过硫酸盐氧化法。其核心原理是:首先将水样中的无机碳(IC)酸化去除或单独测定,随后将有机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,最后通过检测生成的CO2量来定量计算总有机碳含量。测定遵循差减法(TOC=TC-IC)或直接法。
二、测定前准备
1.仪器准备:
①开机预热:启动主机、检测器及自动进样器,预热至少30分钟,使系统达到热和电子稳定。
②气源检查:确认高纯氧气、载气压力充足,气体纯度需≥99.995%,并检查气路无泄漏。
③试剂准备:准备足量的酸性试剂、氧化剂以及高性能的无碳耗材。
2.校准与质控:
①标准溶液配制:精确配制不同浓度的碳标准溶液。
②绘制校准曲线:按照仪器操作软件指引,依次测定系列标准溶液,系统将自动生成TOC/TC/IC的校准曲线,要求相关系数(R2)≥0.999。
③质控样验证:在样品测定前,先运行一个已知浓度的质控样(QC),确保测定结果在其允差范围内,以验证仪器状态的可靠性。
三、样品测定步骤
1.样品预处理:
①对于浑浊或颗粒物较多的水样,需先经0.45μm滤膜过滤,防止堵塞进样管路或污染氧化反应器。
样品瓶应使用专用无碳玻璃瓶,取样后尽快测定,以防微生物活动导致TOC值变化。
2.进样与测定:
①差减法(常见):
TC测定:将适量样品(通常几十微升)注入高温燃烧管(680℃-1200℃),在催化剂作用下,样品中的所有碳(TC)被氧化为CO2,由NDIR检测器定量。
IC测定:将另一份等量样品注入酸化池,通过加酸将无机碳转化为CO2并被吹扫去除,检测其含量。或直接测定acidifiedsample的TOC。
②直接法(NPOC法):
对样品进行酸化(通常pH<3)并通入惰性气体吹扫5-10分钟,去除IC。
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氧化反应器,此时测得的碳即为不可吹扫有机碳(NPOC),在大多数水样中可近似代表TOC。
3.数据采集与处理:
①仪器软件自动采集NDIR检测器的信号峰值,并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TOC的浓度(mg/L)。
②每个样品应至少平行测定两次,计算平均值,并确保相对偏差(RSD)符合方法要求(通常<5%)。
四、测定后操作
1.系统清洗:测定完成后,需用无碳水(如超纯水)多次冲洗进样针、反应器和管路,防止交叉污染。
2.关机:先关闭加热炉温度,待冷却后再关闭气体和主机电源。
3.记录与报告:详细记录样品信息、仪器条件、校准数据、测定结果和任何异常情况,并出具正式检测报告。
五、注意事项
1.空白值控制:无碳水的空白值必须极低且稳定,这是保证低浓度样品准确度的关键。
2.盐分影响:高盐分样品可能损伤催化剂或燃烧管,需根据仪器要求进行适当稀释或选用耐高盐型号。
3.定期维护:定期更换进样垫、检查催化剂活性、清洗NDIR检测池,是维持仪器最佳性能的必要措施。
遵循以上标准化步骤,可确保TOC分析仪提供准确、可靠的数据,为水质评价与过程控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。严谨的操作不仅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,更是数据价值的根本保障。